找到相关内容5103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重建道德与青少年教育—净空法师访谈录

    讲法呢?多请客、多送礼,礼尚往来。爱语,真心关怀,真心的照顾。第三个利行,我所做的一切,决定对你有好处、有利益。第四个是同事。用这个方法跟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宗教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国家往来,都能够做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4471427.html
  • 英伦归来话佛教——净因﹑圆慈法师访谈录

    幸福而又安祥的生活。由于悲心,我们认识到,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不情愿遭受痛苦与折磨一样,别人也不情愿遭受痛苦与折磨。一旦我们懂得与他人有着共同的感受,我们就会像期待别人善待我们一样,去以仁慈与关怀对待他人。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5871440.html
  • 茶艺·茶道·茶文化

    是另一种时间,和日晷、滴漏和沙钟之类的器物密切相关,但又逾越了时间,成为一种永久的凝视。  茶是东方理性的标志。茶本身并非真理,而仅仅是引向终极关怀的道路。“茶道”就是茶的道路,它在纯净的茶室里盘桓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3771588.html
  • 见达法师:佛教未来世界化发展的三条线索

       叶海烟在《关怀他者的宗教对话》一文中,以佛教为例,认为宗教内部不论是关于大乘小乘或是出世入世... [xxxi] 叶海烟:《关怀他者的宗教对话──以哲学意义为核心的展开》,收录于《东吴哲学学报》第7期,第15页,2002年12月。...

    见达 ( 台湾中台禅寺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2973197.html
  • 性广法师:大学院校禅修教学之理念与内涵

    ”的善良心念,以此逐渐培养并增强关怀众生的道德惯性。   而且,佛教所说之“慈”,又与“爱”有所不同,前者是依“自通之法&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673284.html
  • 惟俨法师:慈悲心与空观

    众生(人类和非人类动物)建立起关怀的关系的动源;其局限于“人情之私”或家庭本位,或者随顺个人好恶,不具有“平等性”与“普遍性”,这类似于儒家的“推己及人”或“亲亲仁民”的仁。 ...

    惟 俨 ( 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、莲山双林寺住持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273331.html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道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宗教和社会关怀的最佳工具与桥梁。   “佛法”,为佛与法的结合词。佛是梵语佛陀的略称,其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
  • 王政与佛法——北朝至隋代帝王统治与弥勒信仰

    而且明白显  示出帝王之统治天下,是在进行护法工作。 故文成帝、隋文帝等人,  其信佛求道与统御天下的关怀是结成一体的, 帝王「护法兴佛」与佛  教「为国行道」,此二者也能维持一相当均衡的合作关系。  ...

    陈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373401.html
  • 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

    作用,提请国人以唯识之观、联系唯识之教,关注社会现实,关怀自身处境。  唯识宗虽然理论丰富,但在观法方面只有玄奘大师的及门弟子窥基大师的《大乘法苑义林·唯识章》中提出的五重唯识观,可是,恰恰是这部重要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473545.html
  •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

   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  禅宗以重现本心为终极关怀。禅宗指出,世人由于迷己逐物,逐物迷己,导致了“本来面目”的失落。为了重现“本来面目”,禅宗运用不二法门,通过般若智观,来粉碎迷情妄念,回归于纤尘不染的生命源头。“回光返照便归来,廓达灵根非向背”《传灯》卷30《希迁》, 不向外求、重视内在生命的禅悟状态犹如“回光返照”,《五灯》卷13《弘通》:“如何是本来身?” “回光影里见方亲。”《续传灯录》卷21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1673660.html